80年代,團餐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。40年過去了,團餐市場逐漸成型,專業團餐公司營運而生,而團餐配送系統也迎來了大商機。
團餐走過了5個階段,西安團餐配送系統迎來大商機
回顧中國團餐走過的歷程,團餐5個階段:
1、80年代前
我國有條件的事業單位、機關團體、各類企業均以大食堂的形式為職工提供午餐。單位企業安排幾十名全民所有制員工主持食堂工作,廚房設備簡單老化,就餐場所裝修簡陋,廚師未受過專業訓練,清潔水平低,菜品以大鍋飯為主,餐單變化少而且不講究營養構成。
2、80-90年代
除了延續“大食堂”模式以外,從家里帶飯的現象一度普及,相當一部分人從家里帶飯到單位,有些單位為此還專門配備了熱飯的簡單設備,并配專人為帶飯員工提供加熱服務。90年代初,有些餐飲企業拓展外賣業務,專門送餐的公司也應運而生。衛生條件差,價格低廉的盒飯風靡各大城市。與此同時,各大企業、公司把原來為解決員工用餐的暗補、明補變成直接發錢,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職工用餐的困難,但就餐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。
3、90年代中
隨著商務寫字樓的大量崛起及發達國家、發達地區先進團餐理念的導入,中國團餐有了革命性的改變。團餐不但不再成為困擾管理者和員工的問題,而且成為商務寫字樓配套功能及提高租售率的重要手段,受到了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。
4、90年代末
隨著公司企業膳食改革、高校團餐改革、機關事業單位團體膳食改革的提出,團餐社會化、市場化、企業化已成為主旋律,專業團餐公司應運而生,團餐市場開始成型。
5、21世紀
中國團餐的發展始料不及,其發展的突破口是獨資公司、合資公司團餐的示范效應,接著是上市公司、中資公司團體膳食的社會化。 隨著更多企業、事業單位、機關團體、高校、中學、小學等的加入,中國團餐迎來了發展時機。
團餐市場的火熱離不開日益龐大的工作餐需求。隨著商務樓、寫字樓的大量崛起,團餐三化(市場化、社會化和企業化)的發展,團餐的普及從工業企業、商業機構、政府機構,到大中小學的學生餐,再到交通運輸、公共寫字樓等都是團餐的重要組成。在團餐市場的巨大需求面前,在21世紀的互聯網時代,團餐配送系統可以高效滿足人們的團餐需求,團餐配送系統迎來了大商機。團餐公司應及時抓住這一商機,進入團餐紅利市場。